制定台版CBAM動起來 申報方式、對象、法規…都在盤點

2024,05月,14日

台灣碳費費率延宕、開徵延後,將造成企業成本難估、如何接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五大衝擊。不過氣候署表示,已啟動討論「台版CBAM」,包含申報方式、對象、所涉法規等,都在盤點中。

碳費費率最遲將在今年底預告,眼見歐盟CBAM將於2026年進入第二階段,是否會形成貿易不公平競爭與加劇碳洩漏風險,成外界關注焦點,產業界也聲聲喚,希望台版CBAM必須與碳費一同上路。

氣候署強調,目前仍以碳費費率為優先工作,但也確實已啟動「台版CBAM」包括申報方式、申報對象、是否有涉及相關法規等討論。

近年世界各國開始加嚴管制碳排、建立碳有價制度,但部分產業因碳排放管制而選擇外移到其他管制較寬鬆的國家,再將產品輸入到管制國,造成全球或區域額外排碳,「碳洩漏」成為重要議題,且會對產業形成不公平競爭,制定「台版CBAM」的聲量逐漸加大。

氣候署副署長黃偉鳴強調,世界各國都是先處理國內碳有價制度、才會進一步對國際有相對應要求,目前仍先處理碳費費率。未來台版CBAM將比照國際做法,也就是先要求申報,氣候署正在討論相關配套,包括申報方式、申報對象、所涉法規、各國做法等。

除了碳洩漏風險,碳費時程不斷延後,也將影響企業成本估算,不僅難以估算需購入多少碳權、或預留繳納碳費支出,也擔憂今年從事的減量工作,沒辦法實際用來抵減碳費,成了一場空;再者,沒有碳費作為誘因,來促使國內碳交易活絡,廠商只能購入國際碳權、無法促進國內減量。

最後,碳費機制遲未出爐,我國要與歐盟討論碳費如何扣減CBAM,目前毫無所本,在扣抵制度尚不明朗、台版CBAM尚未實施下,企業營運再添變數。

歐盟CBAM 於2023年至2025年第一階段為過渡期,進口商需提交季度CBAM報告以獲得進口授權;第二階段將從2026年開始,歐盟進口國就必須要從成員國購買CBAM憑證。

黃偉鳴表示,進入第二階段後,若我方排碳情況較歐盟差才需要購買憑證,由於歐盟還在試行階段,相關銜接等細節,都仍待經濟部與歐盟協商談判。

本訊息來自聯合新聞網

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