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支付額 驟減3成

2021,05月,21日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20日公布最新報告顯示,4月份人民幣的國際支付占比,由3月的五年半高位2.49%大跌至1.95%,創下四個月來新低水準。人民幣國際支付排名也下跌一位,降至全球第六名。

SWIFT資料顯示,4月主要貨幣的支付價值排名中,美元、歐元和英鎊分別以39.77%、36.32%和6%的占比居前三;日圓和加幣分別以3.45%和2.21%的占比排第四、第五位;港元、澳幣分別以1.24%和1.22%的占比位列第七至第八位。

若扣除歐元區內的支付,美元、歐元、日圓和英鎊仍穩居前四,占比分別為42.68%、36.83%、4.14%和3.89%。第五、第六分別是加幣的2.84%和澳幣的1.22%。

市場人士分析,人民幣4月份支付金額與占比大幅下降,可能和當月人民幣匯價飆升有關。4月時由於美元走跌,非美貨幣全線飆漲,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來說,4月大漲977個基點,單月漲幅高達1.51%;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4月漲幅也達到1.38%。

撇除匯率波動因素,人民幣國際化逾十年來,其在國際間的使用量仍低,在全球支付占比一直無法突破3%,對此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在4月初直言,在中國官方缺乏法治和透明度的環境下,人民幣難以國際化。

中國內部也開始出現檢討聲浪,認為中國人民銀行應該降低干預外匯市場,讓人民幣匯價依市場供需浮動,才能提升人民幣在全球市場的交易熱度。

第一財經報導,中銀國際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近日在中國國際金融30人論壇研討會上表示,人行現在基本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干預,但仍有調整空間。他建議,從匯率形成機制來說,中間價報價機制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其次,要進一步擴大市場主體,豐富交易產品,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同時,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還要有其他的配套改革,提高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益。

本訊息來自中時新聞網

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