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匯率自8月1日以來,盤中一直貶破30元大關,但在中央銀行力守下保住29字頭收盤價,直到上周五(19日),央行終於放手,令新台幣匯率貶破30元整數大關,終場貶2.9分,收30.02元,為2020年6月以來的逾兩年新低,總成交量為13.17億美元。
大型國銀交易室主管指出,放眼主要亞洲貨幣,新台幣一直維持相對強勢地位,其中一項關鍵是央行不樂見新台幣匯率過度貶值,以助長通膨漲勢。
外匯交易員表示,美國聯準會升息腳步不停歇、美國公債殖利率也持續上揚,近日不只外資匯出,就連政府基金、壽險等金融業也開始加碼海外投資,加重新台幣匯率的貶值壓力,央行上周五突然放手讓新台幣匯率貶破30元,很可能是眼見新台幣貶值趨勢短期內難以扭轉,若堅持守匯,恐怕只是白白浪費銀彈。
央行統計顯示,7月新台幣匯率貶值2.12角,貶幅為0.71%;同一期間內,韓元僅貶值0.05%。不過8月以來,央行盤中調節、尾盤作價,盡力延緩新台幣匯率貶破30元的時間,因此,8月截至19日為止,新台幣僅貶值0.27%,韓元重貶2.02%。
「老大(指央行)若要一直守29字頭,需持續拋售美元,對外匯存底的影響會非常明顯」,匯銀主管說。
央行指出,名目有效匯率指數是指新台幣對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匯率指數的加權平均數,簡稱NEER。NEER上升表示新台幣對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升值;反之,則表示貶值。
至於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則是考量各國物價指數變動因素,REER上升表示台灣出口價格競爭力減弱;反之,則表示增強。實質有效匯率指數為央行執行外匯政策時的重要觀察指標。
央行強調,新台幣匯率的升貶是雙面刃,例如貶值有利於出口商,不利進口商;升值則有利於進口商,不利出口商。央行制訂匯率政策是以總體經濟為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