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船災難 過度全球化警訊

2021,03月,30日

全球供應鏈已面臨新冠疫情和半導體晶片缺貨等挑戰,如今蘇伊士運河又發生塞船事件,令石油和原物料等眾多貨物運輸受阻。這一事件除嚴重影響國際貿易外,也再次向世界各國顯示過度全球化的副作用。

紐約時報報導,陷入麻煩的長賜號並非普通船隻,而是全球最大貨櫃輪之一,蘇伊士運河則是連接亞洲工廠與歐洲客戶的重要渠道及主要運油通道,但這場災難給洛杉磯、鹿特丹和上海等港口帶來新的混亂,凸顯現代商業模式對全球供應鏈的嚴重依賴。

近幾十年來,管理專家和諮詢公司一直提倡所謂的及時生產,以節省成本與提高利潤。企業可仰賴網路和全球航運業的力量,在需要時召喚自己需要的東西,不用浪費錢在倉庫中囤積額外貨物和原料。

擁抱這一理念給汽車、醫療設備製造業、零售業、製藥業等主要產業帶來革命,同時幫企業高層與其他股東帶來豐厚回報。省下的倉儲費用,至少一部分可發放股利給股東。

然而,及時生產模式仰賴供應鏈和運輸過程的穩定,一旦出現航路受阻等意外,生產過程很快會受影響。一些專家多年來不斷示警,對短期股東利益的重視大於審慎的管理,導致企業削減庫存來節約成本。

牛津大學全球化教授高汀說:「隨著我們變得更相互依賴,我們也更容易受到整個環節中的弱點影響,這些弱點總是不可測。沒人能預測到一艘船會在運河中間擱淺,就像沒人能預測疫情會從哪裡來。我們也無法預測下一次網攻或下一次金融危機,但我們知道它一定會發生。」

本訊息來自聯合新聞網

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