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釋疑 台灣沒染「荷蘭病」

2021,04月,06日

中央銀行理事示警,當前新台幣匯率升值和當年「荷蘭病」(Dutch Disease)背景相似;為此,央行首季理監事會參考資料裡,出具長達18頁報告指出,台灣總體經濟情勢與「荷蘭病」現象並不相似,去年台灣電子資通訊業出口暢旺,而傳產業出口衰退,主要受國際需求因素影響。

央行先前公布去年12月17日理監事會議議事錄摘要,一名理事示警,當前新台幣升值情況,和當年「荷蘭病」背景有些雷同。

1960年代荷蘭發現北海天然氣後,出口劇增,荷蘭幣大幅升值,傳統產業喪失國際競爭力,加速去工業化,稱為荷蘭病。

央行報告指出,台灣總經情勢與荷蘭病現象並不相似,去年疫情嚴峻,但因新興科技應用甚殷、遠距商機熱絡及消費性電子產品上市,電子資通訊產品出口達雙位數成長,台灣商品貿易出超擴增至593.9億美元,為市場外匯供給增加主要來源之一,帶動新台幣升值;至於傳產出口則衰退。

傳產出口表現受國際需求影響,新台幣升值非其衰退主因。傳產出口隨全球景氣衰退而大幅下滑,出口兩極化表現應為短期現象。

去年台灣傳產製造業就業及薪資多下滑,反映勞動需求減少,與荷蘭病工資上漲不同。傳產業受雇員工人數下降,薪資多下跌,主要反映勞動需求減少,而與荷蘭病因資源移動效果引起勞動供給減少,造成工資上漲不同。

央行指出,2019年以來新台幣升值,除反映台灣經濟基本面佳外,亦與全球疫情、QE外溢效果有關。

近年台灣商品貿易順差擴大,除電子資通訊出口擴增,國際油價下跌使購油支出減少、進口下降;各國邊境管制措施,致去年台灣旅行收支逆差劇減;美歐日主要經濟體推出史上規模最大貨幣及財政政策,外幣資產吸引力降低;壽險業買匯投資國外金額減少,實現部分資本利得匯回國內,以及國內投信發行海外債券ETF被大量贖回;國際美元走弱,加深新台幣對美元升值預期;去年下半年外資投資國內股市轉為淨匯入,均為助長新台幣升值的主因。

去年我國財政赤字上升,但今年中央債務未償餘額占前三年GDP比率32.11%,仍低於法定舉債上限40.6%。政府遵循財政紀律,與當年荷蘭受天然氣出口收入增加或社福支出增加而影響政府收支穩定情況不同。

本訊息來自經濟日報

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