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突圍 長三角貨運「陸改水」

2022,04月,18日

上海市本土疫情嚴峻,連日通報新增本土感染者超過2萬例,面對封控措施影響物流,長三角地區貨運開始「陸改水」,利用長江流域,完成各城市間的貨物運送。

據統計,上海港2021年吞吐量4,700萬個標準貨櫃,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是中國大陸最重要的國際貿易樞紐。因此,疫情前多數長三角,甚至西部內陸城市,都透過上海港完成進出口作業。

但在疫情發生後,業內人士形容,要找到符合運送條件的貨櫃車司機,無異大海撈針。

長三角地區一名貨代表示,現在上海的運力直接降至原先的十五分之一,空運運力也不多,過程還特別繁瑣。他舉例,從蘇州工廠到上海港的拖車費用屢創新高,14日前是2,300元(人民幣,下同),之後漲到5,400元,現在又加了超過1,000元。

在此之下,過去價格較高、時間耗費較久的水運,反而成為香餑餑。目前,大陸中遠海運、上港物流已分別推出物流「陸改水」服務,為長江沿線、浙北地區客戶提供服務,包括在南京、揚州、張家港、徐州等地天天安排航班往返上海,讓他們免去公路運輸中的層層關卡。

中遠海運數據顯示,目前,該公司有95條集運航線掛靠上海港,平均每周約36艘,每天五艘以上停靠上海港作業。

業內人士指出,在正常時期,水運價格約是路運的三倍,耗時也更久,但疫情發生導致多地封控後,水運除上下船時需要檢疫外,只要減少停港,船期安排就比較不會被防控措施拖累。

但有大陸貨運代表也坦言,「陸改水」措施,適合規模較大的企業,至於小型工廠,由於貨運量基本上「一兩個櫃子就可以裝完」,在這個特殊時期,寧願暫時停工、壓在貨艙。

事實上,為推動物流順暢,大陸國務院日前發布的《關於全力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也提到,推動涉疫地區將充分利用鐵路、水路優勢推動貨櫃集疏港運輸「公(公路)轉水」、「公轉鐵」,確保港口集疏運體系暢通,港口生產正常運轉。

本訊息來自經濟日報

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