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追蹤/企業數位轉型 二代挑大梁

2021,01月,25日

去年經濟部出版的《中小企業白皮書》顯示出台灣有將近98%的中小企業,就業人口占全國近79%,創歷史新高,中小企業掌握台灣大部分的勞動市場,實際觀察卻發現許多以製造為主的中小企業還是抱怨人力不足,尤其是勞動密集的工作項目,而原本計畫以外籍勞工填補的勞動缺口,更因為疫情無法及時補足,也突顯出台灣中小企業加速數位轉型的重要性。

根據2016年行政院中小企業營運數位化概況調查,台灣中小企業使用電腦或網路設備普及率為 65.81%,大多是用於基礎作業,僅2.67%亦用於管理與決策作業,僅有2.38%導入ERP等系統,顯示出台灣中小企業在數位優化速度上較為落後。

根據IDC發布的CXO的調查,新冠肺炎疫情的危害,突顯出IT和數位轉型的價值,建議組織應該將危機轉化成為加速轉型的機會,此次疫情提高了企業遠端協同工作的能力,讓員工更認可數位轉型與IT技術的重要性,這次疫情不只漸漸消除過去企業公認的傳統數位轉型障礙,如員工對變革的抗拒及技術不成熟等阻力,也提高企業對於產業升級的意願。以台中為例,去年以中小企業為補助對象的智慧機械及航太產業升級補助計畫,說明會就有近100位廠商參加,也是歷年最多的一次。

而在這次全球加速的數位浪潮下,企業第二代也被迫面臨企業升級轉型的課題,商研院拜訪許多申請經濟部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的企業中發現,企業第二代相較於一代對於數位轉型擁有更高的接受度及開放性,調查顯示有超過60%皆已經導入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或是產品生命周期管理軟體系統(PLM)。

中小企第二代通常在公司一開始是扮演特助的角色,且多是扮演變革或轉型的主導角色,所以對於公司未來發展數位化通常抱持開放的態度,甚至會積極導入。然而,中小企業相對於大企業,資源並非充裕,且對於導入數位化能否符合經濟效益也有所懷疑,所以即使知道數位化的重要性,也不太容易一下子投入太多資源。

 

另外,企業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也屬於某種程度的變革,可能會面臨老員工的抗拒,這時因為老員工對於新系統不熟悉,或是因為公司傳統的企業文化,企業第二代與老員工甚至第一代之間往往就會有衝突與摩擦。

根據IDC公布的一項預測,2021年全球有60%的企業將會投入更多資源在員工的數位體驗,並會進一步改變雇主和員工的互動關係。員工才是這場數位轉型競賽中最重要的加速器,因此如何幫助員工體會到導入數位化的好處,將是很重要的課題。

長遠來看,台灣中小企業應優先將營運流程數位化再逐漸提升至數位轉型,以加強競爭力及因應趨勢的適應力。所以在數位化的過程宜採用漸進方式,讓員工體會到數位化的好處,且透過漸進方式較能克服員工的抗拒,又可以幫助第二代慢慢建立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公司可以透過導入學習型組織,結合公司的企業文化,培養員工主動追求新知、重視系統性思考的思維模式,為破除本位主義,更進一步可採用職務輪調的方式,培養員工成為「多能工」,讓員工適應不同的工作崗位,學習換位思考,進一步擴大自己既有的框架,讓工作內容豐富化進而提高員工的自我效能,也可降低員工對於數位轉型的抗拒力,並且幫助員工建立成長型的心態,透過融入企業文化的學習型組織讓「員工有感」。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中部院區研究員)

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