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明年6月升息? 楊金龍:有這壓力

2021,11月,16日
美國通膨情勢嚴峻,十月通膨率飆到卅年新高,且連五個月超過百分之五。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市場預期美國會提前在明年上半年升息,他認為「有這個壓力,不過要看情況」,聯準會(Fed)態度非常審慎,擔心勞動市場的影響,希望縮減購債與升息脫鉤,明年六月升息的機會大概是一半一半。

主要國家升息是我國升息考量的重要條件之一,立委曾銘宗、賴士葆都詢問,美通膨嚴重是否使美國升息時機提早到明年六月?若美國升息台灣是否跟進?

楊金龍維持先前意見,台灣升息與否要看三條件,第一是當前物價與未來物價預測;第二主要國家貨幣政策緊縮狀況;第三看紓困振興的情況。以此來看,若美國提早升息,我升息時程也恐會提早。

賴士葆表示,美通膨情勢嚴峻,Fed緊縮貨幣政策,但我們是用賣場設抗漲專區來緩和物價問題,層次差太多。楊金龍回應,美雖宣布十一月開始縮減購債,到明年中結束量化寬鬆(QE),但這段時間資產負債表還是持續擴張,只是速度放緩。若以此為「出招」,此招也非常小。

為回應外界對通膨的憂心,央行昨天在臉書上解釋通膨相關問題,並重申近期通膨率走高應屬短期現象。央行指出,物價須具有普遍、持續與顯著上漲等特點,才稱為有通膨現象。

 

央行強調,物價指數(CPI)代表所有家庭購買消費性商品及服務價格變動的平均情況,不過可能與民眾對物價變化的實際感受有落差,因為重要民生物資購買率較高,尤其是低所得階層,對生活中常購買的商品物價上漲的感受更深,然而,這些商品項目的生活負擔占整體生活成本的比重其實沒有那麼大。

通膨會傷害貨幣購買力,對固定收入或弱勢族群等衝擊較深,因此央行須關心通膨、致力於維持物價穩定,以維護民眾的購買力,並降低民眾對於相對價格與未來物價水準的不確定性,有助於降低資源配置效率的扭曲、提升經濟效率,進而促進可持續成長。

本訊息來自聯合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