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時尚化 紡織業新契機|疫外的突圍|華視新聞雜誌

2021,02月,08日

新冠病毒疫情擴散全球,造成許多產業市場低迷、訂單受挫!不過台灣紡織業者反應靈活、快速應變,正試圖搶攻另一波商機!像是有廠商,調整生產線、生產防護衣和隔離衣,成為紡織國家隊的重要成員,同時,在成衣設計中,他們也不忘融入防疫概念,為產業重建,進軍全球而鋪路!還有國內知名的紡織廠商,則是在機能布料中,加入抗菌功效,透過驗證、提升消費者的信心,服飾設計,也順應需求、強調能遮住口鼻。2021年,這波「防疫時尚化」的趨勢,台灣紡織業,能否走出一條新路?一起來觀察。

大型機具吊起一捆捆布料,機台正忙著壓上防水塗層的薄膜,乍看之下,這裡似乎與一般紡織廠沒太大差異,不過,再往裡走,在鏡頭前罕見曝光的無塵室,替我們揭曉了,與眾不同之處。

高偉修紡織廠品管中心經理說:「醫生在處理病患的時候,因為會接觸到病患的血液跟體液,那我們就在他實際操作的上面,最容易接觸的點,去作為我們的查核點,然後我們會剪樣,在我們這個設備上面去作檢測,這個是外側,就是防護衣的外側,那是直接與水面去做接觸,那選用那個十字車縫,是因為這個部位,是若沒有處理好的話,是最容易造成,那個水壓不足或血液滲透」。

原本替衣物檢測透濕度的空間,現在也替醫療防護衣,嚴格把關,因為不合格的布料,可是無法通過基本考驗。水壓值達到1400MM H2O,是製作防護衣的基本門檻,以高機能紡織品闖出名的台廠,旗下擁有全球最大的透濕防水布料代工廠,2020年,疫情爆發之際,發揮所長,整合上下游資源,成為防護衣隔離衣的國家隊成員之一。

陳國欽業者說:「那時候不織布,像衛普南六康那香恒大等等等,其實國外也是戰備物資,他們也在搶,那我怎麼辦我第一個跟我同仁講,當你的材料不來,什麼事情都不用講,所以我就第一道工,就下了一個指令,下一千萬碼,一千萬碼各位知道,一千萬碼至少可以做到,三百萬件以上的這個防護衣」。

當同業苦苦等不到原料時,他們善用集團內部擁有梭織布、防水透濕薄膜與成衣廠的優勢,將三者結合、並通過P3等級醫療測試,以梭織布生產了上百萬件的隔離衣與防護衣。陳國欽業者說:「這個是不織布做的,這個是水(梭)織布做的」。

過程中,他們也不斷思考,後疫情時代怎麼做,更符合人性。陳國欽業者說:「隔離衣就發展出來Q版的,小恐龍的這個Q版,我們是完全來保護大家,可愛又可以保護大家」。

Q版的隔離衣,目前,已在兒童醫院和牙醫診所使用,卯足全力,盼在這波疫情中,不被擊垮,成衣也出現了變化。吳燕昇紡織廠成衣事業處副總說:「袖口的部分,我們有束口,讓這個風或者其他的部分,沒有辦法灌進去,那另外是在這個,面罩的部分,我們使用這個透明面罩,那也是防止在戶外的時候,防止飛沫的噴濺」。

融入防疫概念,設計以防護為出發點,這是2021年台灣紡織業的最新趨勢,也展現了企業求生存靈活彈性的一面。陳國欽業者說:「雖然我們戶外運動的原本的訂單,有掉了一點,可是疫情(相關設計)的訂單,我們就增加了,那2021年誰知道,疫情還會到多久,後疫情時代,應該是發揮你產業的特性,我們紡織業裡面,就發揮我們垂直整合,我們用我們,最尖端的技術來用到醫療防護,同時用到戶外運動,同時用到兼具美學的效果」。

走過32個年頭,曾見證過國內紡織業的榮景,企業的步伐不敢怠慢,結合過去的經驗,整合資源,致力於創新研發,同樣在逆境中,化危機為轉機的,還有它。同樣身為國家隊成員之一的老廠牌,1975年創立於台灣,專注各種針織布種,在全球疫情最嚴峻時,攜手越南的廠房,日以繼夜,生產上萬件防護衣,共同面對全球這場疫情,他們也加快腳步,調整策略,與疫情共處。

嚴珮瑜記者說:「疫情之下,在台灣已有46年的紡織企業,也加快腳步布局,像是我手上拿的布料,我們也注意到了,許多都是強調,具有保護和抑菌的功能,而該企業也預計,在2021年像是這一類的服飾,也將占總生產量的五成以上」。

萬建欣紡織企業實驗室經理VS.設計師等於是我們的主題是說:「主要會以在疫情之下,因為在都市的人們,他們沒有辦法去健身房做室內運動,所以他們會從事戶外運動」。

萬建欣紡織企業實驗室經理說:「2020年1月分開始,我們就開始投入,包括整合一下,我們目前抗菌的,原料跟素材有哪一些,然後可以有一些什麼創新性的素材」。

過去,布局全球,當疫情席捲而來,他們得快速應變,慣了高單價產品的大廠,為了尋找政府徵召以外的其他出路,他們也絞盡腦汁發揮獨門技術,加速防疫時尚化的腳步。吳仁孝紡織企業國際行銷部副總說:「其實我們在去年的二三四(月),這三個月受到很多國外訂單的暫停,甚至取消,我們開始在想,那我們在這個疫情裡面,我們應該要怎麼樣提前布署,那所以很多的防護服,抗菌的消毒等等,這些有功能性的面料,我們覺得更加地被需要,如果純粹時尚,已經不被很流行的,反而時尚它需要,如果能夠附加防疫的功能,那這不是更好,那大家在買時尚,在穿時尚的時候還可以保護自己」。

疫情帶來的衝擊,消費者習慣的轉變,他們發現,防疫商品往時尚走,時尚產品往防疫走,已經是必然趨勢,台灣是否能搶占商機?吳仁孝紡織企業國際行銷部副總說:「這是2022年春夏,也就是明年春夏,明年春夏它在今年56月以後,就開始就會擺入生產線上面,開始做了,那在這個領域上,Defense Textile防禦性的服裝,在這個面料上面,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到,我們採用了很多種,不一樣的材質,你看兩面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在這正面上呢,你可以感覺它是很棉感的,很舒服的東西,但是在裡面是我們加了銀離子抗菌」。

機能布料加入抗菌成分外套可遮住口鼻,他們也透過市調注意到居家辦公的人變多了,款式上,不再強調亮眼的流行元素,而是舒適性。吳仁孝紡織企業國際行銷部副總說:「當你居家以後,可能沒有辦法出去度假,可是可以在家裡想像,我是在度假中,那度假中的時候,你就會穿著稍微漂亮一點,甚至有外套等等這些」。

加速轉型,意義不僅是砍單後的及時雨,更重要的是,也在品牌大廠和全球消費者間,尋找新的聯結。何兆華輔大織品服裝學院院長說:「它現在就是很多產業都想要,就是有訂單才生產,所以它整個生產的模式,因為疫情的關係,會非常大的革命,而這當中的來源就是數位化,比如說我從需求端,譬如說我從臉書下單,然後下單以後,他們整個公司接單以後,他再開始做製作跟生產,這個流程它會顛覆我們過去先整備好,然後先製作好再生產的部分,然後有庫存的部分,它已經完全會改變」。

何兆華輔大織品服裝學院院長說:「台灣的紡織業界,在這批疫情的情況之下,還可以有很好的成績,而且算是很亮眼的成績的狀況之下,我覺得有幾個原因,我覺得第一個是,強調彈性多元然後而且是全球分工,就是在研發上面,很積極投入,新的材料跟新的素材的這個部分呢,使得台灣在這個疫情的環境之下呢,有立足之地」。

(畫面來源: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由消費者決定商品的樣貌,這樣的全球革命,也將是台灣紡織業邁向國際的契機。過去,數十年來,彈性與應變力,本就是台灣中小企業的強項,當疫情至今看不到盡頭,企業界發揮了創新與韌性,正試圖從危機中堅強站起。

本訊息來自YAHOO新聞

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