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再生利用/舊衣回收暴增至8.2萬噸 環境部推「衣到衣」循環網
快時尚加速民眾汰換衣服速度,全國舊衣回收量逐年增加,但近六成降級利用或直接焚化。環境部推出「品牌服飾業及百貨零售業紡織品循環指引」,鼓勵品牌服飾採用單一材質、使用再生料,並提供逆向回收服務,建立「衣服到衣服」循環網絡,減少資源浪費。
根據環境部統計,我國舊衣回收量由一○二年的三.七萬公噸,逐步成長到一一一年八.二萬公噸,其中有卅六%做成燃料棒或直接焚化、廿二%降級使用,剩下四十二%衣況較好,會走二手捐贈。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組長李宜樺表示,台灣具備衣物再生技術,可把服飾做成再生料製成新衣服,但如果衣料成分複雜、傳統回收難妥善分選,不容易再利用。
採用單一材質 使用再生料
李宜樺表示,為解決現有「衣服到衣服」回收痛點,環境部提出「品牌服飾業及百貨業紡織品循環指引」,鼓勵業者協助各項服飾循環目標,包括衣服布料避免混紡、使用再生料、提供修復、再製或共享服務、禁止銷毀庫存,及提供回收及二手販賣管道等,預計今年上半年組成「品牌服飾永續聯盟」,促進紡織品永續循環。
另針對銀行業、運輸業公司等制服採購量大的單位,環境部也將訂定「機關及公民營單位服飾紡織品循環採購指引」,給予制服綠色循環採購參考建議,最快二月底出爐。
不過,樹德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教授朱維政表示,要做出一件全部使用單一材質的衣服並不容易,為了穿起來舒適或具備設計感,大部分的衣服會採純棉和聚酯纖維混紡,衣服上也常有其他材質配件,例如尼龍鈕扣或金屬拉鍊等。如果聚酯纖維能夠做出和純棉一樣的親膚性效果,不需要再靠混紡,才更有利衣服的回收循環。
品牌服飾業者則提到,一件衣服回收後要經過分選、抽紗等好幾道過程,導致再生衣料大概比原生料貴三成,如果把這些成本都反映在衣服價格上,消費者不一定會買單;此外若要建立「衣服到衣服」回收循環體系,目前舊衣料源不夠且不穩定也是一大問題。業者也坦言,雖然挑戰很多,但提高衣服使用再生料比例已是國際趨勢,必須及早設法因應。
本訊息來自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