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夢魘重現?克魯曼:通膨恐慌上周被撲滅

2021,06月,24日

警告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將捲土重來的示警聲今年來不絕於耳,有些人只見1月至5月物價大漲就遽下斷語,但對深入檢視數據來龍去脈的人士而言,「通膨恐慌」已在上周宣告終結。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說,最近的數據和聯準會(Fed)最新的政策聲明,已戳破所謂「通膨將持續爆發」的論點。他指出,那個論點若要成立,必須宣稱Fed在智識上或道德上(或兩者皆是)都無能為力。換句話說,通膨要引起恐慌,你必須相信Fed量測通膨的模型完全錯誤,或認定Fed欠缺在經濟過熱時踩煞車降溫的政治勇氣。

克魯曼指出,這兩種看法的可信度已大減。

先談通膨理論。克魯曼說,1970代以降,尤其在經濟學家戈登(Robert Gordon)1975年發表一篇影響深遠的論文之後,經濟學界就設法分清楚哪些是暫時性的通膨率波動(受一時性的因素驅動),哪些又是基礎的「核心」通膨率變化(較穩定得多,但若是居高不下也更難降下來)。主要觀念是:政策應大致忽略來得急去得也快的暫時性通膨;唯有在核心通膨率看來太高(或太低)的情況下,才需要擔心。

自2004年以降,Fed定期公布核心通膨率估計數據,剔除掉波動劇烈惡名昭彰的食物與能源價格,並以這項指標作盾牌,擋掉每見到暫時性通膨率竄升時就要求收緊貨幣政策的聲浪。例如在2010-2011期間,當時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行情勁揚,共和黨人士就指控Fed冒著「貨幣貶值」的風險。但事後證明Fed是對的:通膨很快就消退。而明辨兩者的區別,協助Fed在通膨恐慌和通縮恐慌來襲時,仍能保持鎮定,不隨虛驚起舞。

同理,今年Fed頻頻強調,最近物價勁揚只是暫時現象,主要肇因於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供應鏈受阻問題,造成二手車、木材等價格大漲。Fed認為,這段物價猛竄的時期,如同2010-2011通膨短暫勁升那般,不久就會煙消雲散。

此刻看來,Fed的判斷正確。木材價格近幾周來已大幅回跌。黃銅等工業用金屬價格也降了下來。二手車價格仍非常高,但漲勢已停頓,或許已經要觸頂下滑。核心通膨指標這回又贏了。

再來檢視另一個警告通膨將一發不可收拾的論點。大意如下:拜登政府的「美國紓困計畫」在經濟挹注巨量的購買力,而美國家庭在疫情期間積攢了大量存款,現在準備大肆揮霍,因此批評者警告,這將是「太多資金追逐太少物資」的典型案例,將導致易波動的物價和基礎通膨率都大幅竄升。

然而,要對這套說法信以為真,你必須認定即將來臨的這波榮景盛況非比尋常,甚至超越大多數民間預測師的預期,而且也得相信有能力抑制經濟過熱的Fed,會任憑通膨失控而坐視不管。

上周Fed負責制定貨幣政策的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發布聲明,已讓上述說法變得更不可信。Fed並未宣布任何實際的政策變更,外界只能從聲明語氣的變化,來找尋未來政策走向的蛛絲馬跡。但Fed觀察家普遍認為,最新政策聲明顯示Fed立場轉趨「鷹派」,展現更願意在萬一經濟成長真的超速時踩煞車。

克魯曼認為並沒有踩煞車的必要,但Fed光是表明必要時會採取行動,大致上就瓦解所謂「重蹈1970年代覆轍」推論的論據。他表示,持平而論,基於當今美國政府對經濟的支持規模空前,擔心通膨復熾的理由的確較充足;只是通膨威脅論的激烈程度與實際的風險不成比例,而現在看來,這些風險又比數周前降低許多。

本訊息來自經濟日報

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