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十四五拚核電 每年蓋八座

2021,04月,15日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十四五」時期(2021年至2025年)將重點發展核電,以每年新建八座核電機組的建設規模和速度推進,預計到2025年核電裝機容量達7,000萬千瓦,約目前的1.4倍。

第14屆中國國際核電工業展覽會暨春季高峰會議開幕,發布《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廷克表示,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十四五」時期核能將保持較快的發展態勢,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會按照每年六至八座的核准節奏,實現規模化、批量化發展。

大陸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國,但面對綠色轉型壓力,首次提出「碳中和」目標,承諾2030年達到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

低碳壓力下,煤轉氣運輸受阻、成本高,核能是替代能源最好的長期方法。今年大陸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提及: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大陸商業運轉中的核電機組共49座,總裝備容量達5,102.7萬千瓦,居全球第三;但已核准及在建核電機組19台,總裝機約2,099萬千瓦,居全球第一。

據《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規劃,「十四五」到2025年,核電機組規模運轉裝備容量將達7,000萬千瓦,還有在建機組約5,000萬千瓦;到2030年,核電運轉裝備容量則達到1.2億千瓦,約目前的2.3倍。

張廷克指出,大陸已實現由二代向三代核電技術的跨越,在「十四五」時期計畫要建的先進核能技術項目﹐其中,華龍一號首批批量化建設項目高溫氣冷堆(使用高濃縮釷-鈾燃料循環的第四代核反應爐)重大專項、國和一號壓水反應爐示範工程等,將進一步躋身世界核電大國。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指出,核電是目前唯一可大規模替代煤電的基荷(指供電主要來源),且未來15年仍是中國核電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目前大陸已全面自主掌握反應爐壓力泵、蒸汽發生器、保護控制系統和核級焊材、核級密封件等關鍵設備、材料製造等最先進核電技術。

張廷克進一步指出,大陸自主核電技術已具備每年八至十座核電主設備製造能力,和同時建造30座以上核電機組的工程施工能力,且綜合大陸國產化率已達88%以上。加上完整的核燃料循環產業鏈,生產與供應能力可以滿足核電發展的需要。

本訊息來自經濟日報

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