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缺解方 考驗重重

2021,04月,07日
台灣投資環境長期被詬病存有「五缺」,近期缺水、缺電更讓業界憂心,顯示蔡政府水電長期布局猶如紙糊花燈籠,稍微沾上民意、時程、大自然等考驗就一戳即破,難為產業界添信心。

蔡政府於2017年公布「能源轉型白皮書」,計畫在2025年將核電歸零、天然氣提升至發電量逾半,更要將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塑造成「兆元產業」,綠能占總發電二成。

同年,推出前瞻計畫的「水環境建設」,營造不缺水環境。當年計畫引人入勝,但期中驗收顯然不及格。

深澳、中火及大潭等電廠均因民意及政治介入停滯;光電去年底應達6.5GW(10億瓦),卻要等到2021下半年才能落實;離岸風電招商規則理應去年底公布,遇上國產化歧見及開發區劃設,至今仍無音訊。

蔡政府長年擁抱的「非核家園」神主牌,今年8月也將因核四公投結果決定生死;諸多因素讓經濟部原訂應在去年底應公布的最新「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持續難產。

另一方面,台灣去年面臨57年以來首次豐水期無颱風,且中南部冬、春季長期無雨,讓水庫紛紛見底,本可以說是「老天爺不幫忙」的非戰之罪。

但前瞻計畫預算執行一半,中部地區還須停供著實尷尬。外界認為可藉旱情推動的耗水費及水價合理化,經濟部面對前者始終支支吾吾,後者則是極力否認,深怕觸碰人民逆鱗;這些人為因素,蔡政府陷進退兩難。

本訊息來自聯合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