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平台/研發生質染料 建構綠色紡織產線

2022,03月,11日

淨零碳排已成為國際趨勢,許多國際大廠紛紛宣示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帶動全球紡織產業朝向低碳永續發展。為了協助台灣打進國際綠色供應鏈,經濟部技術處積極加速創新前瞻科技研發,協助工研院攜手儒鴻與福盈科技,成功研發出「紡織品的碳排清零──實現未來生態循環」,整合再生尼龍纖維、微生物染料與生質機能化學品,成為符合業界需求的低碳排染整製程,目前已完成產品開發測試驗證,將成為未來綠色紡織的關鍵技術。

此項技術的幕後關鍵推手,便是深耕紡織業30多年、被稱為「現代織女」的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組長唐靜雯。由於唐靜雯長年勤跑產業現場,她發現產業正站在綠色轉型的十字路口,因此唐靜雯便毅然決然地挺身而出,扮演產官研合作的橋梁,透過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的支持,帶領產業打團體戰,朝向新材料、循環回用、精進製程研發方向邁進,力助台灣紡織業開創一條道路。

唐靜雯表示:「台灣身為全球領先紡織品的創新者,我們希望能夠為業界提供完整的低碳紡織品解決方案」,此項技術採用廢棄漁網製成再生尼龍纖維,以循環永續料源的微生物染料為生質染劑,透過製程優化與參數調控,成功突破生質染料應用於再生纖維染色瓶頸,並透過結合耐久型生質吸濕排汗劑及柔軟助劑,此兩種助劑皆使用低碳、永續之原料,可與合成纖維反應,使布料具有出色的吸濕性能、耐洗性以及柔軟度,大幅降低紡織品對地球生態的負擔。

創新研發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由於微生物染料與生質助劑都是新的材料,現有製程沒有可以直接採用的參數,再加上再生尼龍纖維的分子結構不如新料完整,大幅增加染料、助劑與再生纖維反應的難度。唐靜雯說,「每一次試驗都像是樂透開獎,永遠不知道會有什麼驚喜發生,像是奶茶色就是誤打誤撞生產出來的顏色」。

從實驗室到試量產也令團隊費盡苦心,以生質助劑來說,由於在實驗室是以公升為單位,當放大到以噸為單位的產線製程時,團隊發現配方加入的順序、溫度、溼度、比例等都會影響結果,在一次次的來回驗證下,終於成功建立出品質穩定的製程標準化程序,生質助劑也在多年的努力下,成功取得美國農業部(USDA)國際生質標章認證,未來將持續推動全球紡織產業低碳轉型、邁向淨零永續發展。

本訊息來自經濟日報

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