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苗豐強呼籲:開放對台衝擊較小的對陸禁止輸入產品

2024,01月,26日

全國工業總會25日召開理監事會議,理事長苗豐強在致詞時向新政府提出安定兩岸關係、推動淨零轉型、調整勞動政策等三大面向建言。他建議政府解除我方組團赴陸每天2,000人的不必要限制,更應立即盤點對大陸限制的兩千多項限制大陸產品進口清單,適時開放對台灣產業衝擊較小的對陸禁止輸入產品項目。

苗豐強表示,目前我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產業結構、基礎建設上面臨各項挑戰;由於經營環境日益困難,這些問題並非一時半會兒可以解決,但仍然期盼新政府能實實在在、不急功近利地面對產業經營困境,協助產業解決問題,苗豐強並向新政府提出安定兩岸關係、推動淨零轉型、調整勞動政策等三大面向建言。

一、恢復正常交流,建立社會共識,安定兩岸關係

產業界樂見賴副總統在當選之夜的國際記者會,向國際鄭重宣告,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是他擔任總統的重要使命,並願意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用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自信的和陸方展開交流合作,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達到和平共榮的目標。

產業界認為,面對兩岸當前的僵局,政府應以魄力和決心,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我們有以下三點建議:

(一)堆疊善意,務實推動兩岸交流

建議政府解除我方組團赴陸每天2,000人的不必要限制;同時,從生活面、政策面,善待合法來台的陸籍人士(包括陸企、陸生、陸配等);其次,建議政府應鼓勵民間團體、地方政府,赴陸與陸方交流及互動;同時,放寬大陸經貿團體赴台限制,為兩岸創造更多對話契機。

(二)產業合作,是兩岸和平的關鍵密碼;而ECFA是維繫兩岸經貿交流、產業合作的重要平台

綜合來看,大陸產業具有非常好的發展潛力,而台灣許多產業已經邁入國際一流水準;即使兩岸部分產業形成競爭關係,但整體來看,兩岸產業仍存在許多合作機會。ECFA是兩岸經過重重困難所簽訂的重要協議,得來不易,目前ECFA仍是維繫兩岸經貿交流、產業合作最重要的臍帶,為兩岸許多產業如石化、紡織、機械業等提供重要的合作平台。

因此,兩岸不但應該共同努力維繫 ECFA,並在 ECFA的基礎上,推進兩岸產業合作。大陸方面對台灣貿易障礙的立即要求,是認為我政府應採取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因此,新政府應立即盤點對大陸限制的兩千多項限制大陸產品進口的「MW0」清單,並與相關產業界溝通後,適時開放那些對台灣產業衝擊較小的對陸禁止輸入產品項目,以緩解大陸對台貿易制裁的力道,進而創造協商空間,進而維繫並推進 ECFA。

(三)召開兩岸關係國是會議,凝聚國內共識

面對立法院三黨不過半的國內新政局,美國等國際力量企盼台海和平的要求,以及大陸方面對台新戰略與策略,為凝聚台灣內部共識、避免朝野對立與突破當前兩岸關係僵局,建議政府委託具公信力的民間單位,邀集國內主要政黨、團體,在520總統就職前,召開「兩岸關係國是會議」,共同凝聚跨黨派的對大陸政策共識,進而建構可與大陸對話、確保台海和平穩定的對陸戰略。

二、務實推動淨零轉型,維持產業國際競爭力

(一)務實推動能源轉型

發展綠能、節能、儲能、強韌電網都是國際趨勢,也符合去年在杜拜舉辦的第28次《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COP28)的國際共識。然而,我國再生能源推動進度不如預期。產業界對低碳能源之穩定供應有所疑慮,特別是COP28大會決議中已將核能、低碳產氫(藍氫)與再生能源並列為國際建議的推動方法;因此,產業界再次呼籲,不論是燃煤、燃氣、再生能源,還是核能、氫能都應列入考量,俾規劃最適切的發電結構,以確保2030年供電無虞及達成減碳階段目標。零排碳的核電可作為基載能源,有助於增加電力調度彈性,我們很高興聽到代理台電董事長的曾文生次長在1月16日的年終記者會表示,台電會準備資料向新國會報告,核二、三延役的條件,未來一切會遵照國會與政府決議,我們也期待能源的配比能有更好的安排。

(二)檢討碳費徵收合理方式

為達成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環境部規劃2025年開徵碳費,以石化業為例,石化產品須以上下游垂直整合來計算碳費,下游客戶無法吸收成本,只能關廠或向國外採購化學原物料,台灣石化業相關產業鏈將面臨關廠危機,且屆時如果沒有同步向進口產品徵收碳費,將造成產業不公平競爭的現象,勢必對國內產業造成嚴重衝擊,尤其以內需為主的水泥業首當其衝。

工總特於去年12月29日安排由陳常務理事煌銘率隊,拜會行政院鄭副院長文燦並獲得善意的回應,包括:

1.環境部提出碳費徵收方式,恐有損及經濟及國際競爭力之虞,不能貿然實施,碳費徵收相關辦法一定要與產業充分溝通。

2.碳費設計除要達到減碳功能,須考量國際貿易的公平性及一致性。碳費應該要評估設計免費核配額度機制的可行性。依總排碳量徵收碳費,如不合理,氣候變遷因應法就應儘速修訂。

3.沒有減碳技術的製程就不要徵收碳費,否則產業無減碳技術,無法達成減碳目的。

4.碳費議題要提高到行政院層級,由各部會就碳費徵收的時機、費率及徵收對象與免費碳排核配量之合理性共同研商。

三、增加勞動政策彈性與安全,健全國內人力供需

缺工與人才不足的困境,甚至形成低薪、缺工並存的奇異現象,是台灣產業界除了兩岸經貿外,對現任政府表現最不滿意的痛點。另一方面,世界貨幣基金 IMF 在上周公布的報告指出,人工智慧(AI)將衝擊全球40%的職場招聘,已開發國家受AI影響層面較新興市場、開發中國家更廣,但AI也能為提振低迷生產力與全球經濟成長帶來巨大機會。

政府應盤點新科技及社會高齡化對國內人力資源及勞動市場的衝擊,檢討勞動政策,以健全國內人力資源的供需。以下提出兩點建議:

(一)增加勞動政策的彈性與安全

數位與低碳轉型在勞動市場所面臨的主要課題,在勞工就業層面,將改變既有就業結構;在經濟發展層面,也會衝擊傳統及高碳排產業之營運。

面對數位與綠色經濟興起對人才的挑戰,須評估勞動市場所受的衝擊,可能因此創造就業機會,但企業若調適不良,將被迫關廠歇業衝擊經濟發展,甚至影響勞工就業,有些職缺可能因而消失,從業人員透過在職訓練培養跨領域工作能力就很重要。為協助受影響勞工提升技能順利轉型,建議勞動部應擴大勞工技能培訓及就業媒合,減緩結構性失業問題,並強化數位及綠色人才職能證照發展等措施,增加勞動政策的彈性與安全,以確保經濟持續發展、保障勞工就業權益。

(二)檢討移工政策,善用高教國際合作,解決缺工、缺才問題

為解決缺工問題,確保產業永續發展,呼籲政府應以更開放彈性的作法調整移工政策,包括積極開發新的移工來源國,同時延長續聘年限,以及提升各產業移工核配比率並降低附加就業安定費。

為解決國內產業人才需求,應修法放寬限制,擴大吸引及留用我國自行培育之僑外生,使取得我國大學學士以上學位之僑外生,得申請個人工作許可,毋須經由雇主提出申請,即可合法在我國從事工作,且不受工作類別之限制。另外,建議政府優化「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將申請程序與應備文件應再簡化,並釐清相關規定內容,使雇主申辦程序更加便利。

台灣曾經是全球華語學習中心,只是隨著中國大陸崛起,失去競爭力。現在國際局勢改變,許多國家減少和中國大陸的教育合作,轉而與台灣合作,例如美國哈佛大學原在北京開設、針對學生暑期進修的中文語言學程,已經移師到台灣開課。台灣應掌握這個契機,可以學新加坡找國際名校合作,在台灣各大學設立各種國際分校,善用台灣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把握時機變成國際學校進入亞洲的平台國家,建立台灣吸納國際人才的重要管道。

總而言之,產業界希望「兩岸關係要安定,淨零轉型要務實,勞動政策要調整」。

本訊息來自聯合新聞網

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