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推制服採購規範 業者憂犧牲布料功能性恐影響簽約

2023,08月,09日

國內各機關、公民營事業團體制服採購數量多,環保署今舉辦「紡織品制服循環採購規範草案」座談會,盼促成紡織產業重視環保設計,同時形塑紡織品循環鏈,但產業界指出,制服標案著重布料的功能性,限制單一材質會降低競爭力,採購方恐不願續簽,建議採用再生聚酯纖維。

環保署今年已制定「紡織品制服循環採購規範」(草案),針對國內各機關、公民營事業團體等推動制服綠色循環採購,並擬定成分單一化、增加再生料比率以及強化逆向回收管道等3大原則,同時結合各大公司ESG,除能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還能形塑紡織品的循環鏈。

本規畫草案包含4大面向,「生產面」包含聚酯纖維用料應含一定比率回收原料至少20%、研擬逐年調高目標、布料採單一材質避免混紡;「消費面」要求保固及維修服務、使用者循環教育;「回收面」盼提供逆向回收服務、押金機制;以及提出產品循環利用方式的「循環面」。

環保署強調,本採購規範的推動重點在於「自願性」,以增加再生料比率為例,單次採購合約應針對成分含聚酯纖維制服訂定使用經驗證再生料的比例,若為1年以上的採購服務合約,使用再生料比例應逐年調高2至5%至合約簽訂年限。

但齊虹實業公司經理吳漫榛指出,他們是做制服的廠商,面對國內各機關及民營事業訂單有標案壓力,採購標案比的是制服的功能性,但單一材質或再生料製成的衣服功能較少,標案競爭力差,建議採用技術已成熟的再生聚酯纖維;另外,廠商原則為1年1簽,但循環採購規範縮減布料功能性,如需犧牲吸濕排汗效能、減少口袋縫製等,採購方恐不願續簽。

嶺東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教授李偉臣表示,混紡是提升舒適度的概念,若規範須使用單一材質且不能混紡,外銷到歐美市場,當地是否會買單?認為國內外銷歐美的大廠其實已做到逆向回收,國內目前的重點應是建立循環機制,防堵外銷產品把垃圾留在台灣。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秘王嶽斌表示,循環採購的目的就是要顛覆慣行方式,規範初期採業者自願的方式,但後期在碳足跡、使用材料等會有一定要求,未來將與相關部會討論,是否在制服要求及設計上來進一步簡化。

本訊息來自聯合新聞網

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