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國外碳權交易週五啟動 環境部提醒:未必能抵碳費

2023,12月,20日

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於週五(22日)啟動首批國外碳權交易,市場掀起「碳權」熱潮,企業研究如何申請購買國外碳權,連股市也冒出一堆碳權概念股。不過,環境部長薛富盛提醒,國外碳權主要對企業進行ESG或碳中和有幫助,未必能抵未來要徵收的碳費;也呼籲外界不要把碳交所當成證券交易所,若要做短線投資還是回歸股市或債券。

環境部長薛富盛今(19)日出席資源循環創新研發成果發表會,會中受訪時表示,企業購買國外碳權是針對企業自身的ESG或碳中和有幫助,但國外碳權未來不見得能夠抵環境部明年要徵收的碳費,因為碳費考量重點是要對台灣實質減碳有幫助;不過他也提到,待未來碳費制度更周全時,國外碳權是否能抵碳費,事實上可做考量。

針對部分將碳權交易視為金融商品,各種碳權概念股如雨後春筍湧現。薛富盛表示,希望大家不要把碳交所,看成證券交易所,這是兩回事,如果是要做短線投資還是回歸股市或債券等其他理財方式,不要把碳交所當成短期資金運作的考量。

薛富盛也提到碳費徵收規劃進度,碳費費率審議會設置要點已公告,目前正在徵詢委員階段,由於碳費在台灣是第一次實施,希望審議會涵蓋的領域及產業別能更周全、廣納各界聲音,會把產官學研、公民團體、環保團體等意見都納入參考,盼外界給予環境部時間考量,明年第一季一定會組成碳費審議會,並公告碳費費率。

本訊息來自自由時報

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